|

楼主 |
发表于 2022-8-5 16:3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廷推考绩(在朝必看)
本节也是关于文官铨选问题,在高级官员的选拔上,我们有部推、会推两种模式,会推还分为敕推和廷推。
一、部推
发生背景:正三品到从五品左右的官员出缺(大理寺左右少卿、通政司左右通政、左右参议、鸿胪寺卿及少卿、太常寺卿及少卿、光禄寺卿及少卿、太仆寺卿及少卿、尚宝寺卿及少卿、国子监司业、府尹、府丞等品级较高但职权较轻的的官职)。
参与人员:吏部成员汇总到吏部尚书。
选官人数:正推一人、陪推一人、甚至会有末推。
最终定官:陛下在吏部推出的人选中选择,可能跳过正推而选择陪推或末推,如果都不满意可以特简直接任命。
提名原则:如果本部有合适人选,倾向于本部先推举出名单交给吏部,另外也需衡量官员是否考满,即在同一岗位是否任职时间过长。
二、会推
发生背景:正三品以上官员出缺。
会推分类:敕推与廷推。敕推一般是选阁臣和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皇帝有权利自己选,但是为了公平和宏观考虑下旨会推;廷推是除了阁员、吏部、兵部之外的其他要臣,按惯例都需要会推投票。
参与人员:六部尚书、督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科给事中、道监察御史。
选官人数:正推一人、陪推一人、甚至会有末推,如果外地官员出缺,推一人,如果在京五品以上缺、推两人、三品以上九卿及佥都御史、国子监祭酒缺推两到三人,内阁、吏部、兵部尚书缺,推两人。
最终定官:陛下在推出的人选中选择,可能跳过正推而选择陪推或末推,如果都不满意可以特简直接任命。
提名原则:如果本部有合适人选,倾向于本部先推举出名单,将名单提前交给会各个评委,另外也需衡量官员是否考满,即在同一岗位是否任职时间过长。
总结表格:
铨法 | 参与官员 | 候补中央 | 候补地方 | 敕推 | 九卿、科道 | 内阁大学士、吏部尚书、兵部尚书 | 总督 | 廷推 | 大九卿 | 大九卿 | 巡抚 | 部推 | 吏部 | 小九卿 | 知府 | 部选 | 吏部 | 京官六品以下 | 外官五品以下 |
三、考绩
(一)考满
时间:官员上任后 第三(初考)、六(复考)、九年(终考)考。
等级:不称职、平常、称职。
考核办法:各衙掌印官,如六部尚书、侍郎、以及五寺卿或少卿一般由陛下直接掌握,九年以后陛下斟酌去留。
五品以下官由本衙正官考核,再报都察院。
左春坊、司经局、科道言官及尚宝司的考核由吏部负责。
(二)考察
时间:京官六年一察,称为“京察”,外官三年一察,称为“大计”,也有不定期考察。
等级:贪(贪污受贿)、酷(严酷残暴)、浮躁(浮躁浅薄)、不及(才力不及)、老(年老力衰)、病(疾病缠身)、罢(懒惰)、不谨(素行不谨)。
考核办法: 四品以上自陈,由陛下决定。
五品以下官由吏部及都察院考核。
内阁制诰房中书官由翰林院会同内阁阁员考核无关吏部。
考核流程:吏部在京察前三个月,令各衙门对五品以下官员一一写出考语,吏部和都察院审核考语,呈报陛下,议定或罢黜、或贬职或冠带闲住(官位剥夺,待遇保持)。
备注:考满比较常规,考察一般都是考察不称职的行为。
(三)考语参考
一般六部郎中 | “才识优瞻,操履端恪”
“才充识敏,守慎政勤”
“清才济之明敏,吏事饬以文章”
“心行惇洁而学益勤于官履,才识緼藉而政克慎乎国储”
“性资和易而应事无失,刑名经历而谳狱亦详”
“性资缊籍,文学素擅于关中;操履端庄,政务克勤于民部”
| 刑部郎中 | “性资刚直而守官不渝,才识通敏而谳狱惟允” | 户部郎中 | “性资醇雅而操履克修,才识疏通而出纳惟慎” | 工部郎中 | “醇实之资恒持于素履,公勤之政屡试于剧繁” | 员外郎
| “学优才敏,行谨政修”;“操持慎恪,政务详勤”
“奋礪学勤,慎守官职”;“操履约饬,听断平明”
“质静而确,材敏而慎”
“乡行素孚,才益著称”
“操履既修,官评克允” | 六部主事 | “临财无议,遇事有为”
“质性安凝,政事敏达”
“守身无玷,临政有条”
“学赡才充,守身勤政”
“质稚行良,政勤斈赡”
“质雅粹而持己慎,才练达而遇事勤”
“分理繁剧之司,未闻淹滞之狱”
“资性精明而持之以雅饬,才学敏达而济之以公勤”
“尚往之志而操履克修,详慎之才而听断不爽”
“器识通敏,出纳平明”
| 给事中 | “朴谅外著,操履克修,明敏中涵,疏论有体”
“材清质雅,章疏足徴,守慎政勤,营务益肃”
“行端醇而干济有材,学充赡而献纳有体”
“谨操持素履益著,详论建清议共归”
“行谨慤才识更赡,事练达议论可占”
“敏而果遇事敢言,谅而雅持身克慎”
“质雅靖而识量充,才明敏而政务达”
“行端饬而才华蕴籍,学充赡而敷奏详明”
“操持恪慎而学识充,论劾严正而才器达”
| 监察御史 | “操履素称端慎,激扬尤著滇闽”
“廉直而建白皆正论,明恕而干济有余才”
“质醇雅而夙著才名,守端慎而益占风采”
“政体精练而风裁著,操履贞慎而名实孚”
“持己直谅而行益修,莅政精敏而才不眩”
“行慎谅而政体练达,才蕴籍而风裁著闻”
“端雅夙闻于持守,风裁懋著于激扬”
“历宪院而操履益慎,巡山陕而风力愈彰”
“性资重厚而克修,才识周详而台评允协”
“器识远大而干济充,激扬明允而风裁著”
“才明达而学识深醇,行端恪而操履慎洁”
“才明敏而巡省有声,器端重而操履克励”
“才力有为而激劝公,操履可慎而声誉著”
“赋性敦朴而宪度恪遵,莅事恭勤而江防著迹”
| 大理寺评事 | “性资雅而持己克励乎官箴,才识明而详谳不徇乎成案”
“敦确之质励于操修,明恕之政徴于平反”
| 光禄寺典簿 | “心行端于尚往,才识可以从政” | 翰林院 | “文学首重于甲科,器识具徴于远大”
“行端而孝友明赡,学明而政体练达”
“才清而志向不苟,行饬而文学更优”
| 国子监 | “儒业无忝于改官,年力尚堪于佐政”
“学充而师模无忝,才敏而吏事亦宜”
“醇朴之资,平易之行,学优而训士不怠,官久而守己益坚”
| 各府 | “闲于幕职,勤于听委”
“性朴政勤”
“官历练而法律谙,性严敏而政务修”
“谨畏以集事,恺悌以宜民”
“持身谨厚,行政宽平”
“会计有条,勤慎无失”
“行质而慎,才敏而明”
| 兵马司 | “年力未衰,职事勉办”
“供职知勤”“畏法守职”
“知分守官”
“守官无失”
“年力方壮,承委克勤”;“临事有为”
| 都督府 | “性质简谅,才识明敏” | 各州 | “恪实无疵,简靖有体”
“干济有方,政务能举”
“质恪可任”
“久任无过”
| 各县 | “才力素优,操持不变”
“守无疵议,政有勤绩”
“政务克修,操持能慎”
“行朴政勤”
“守法效官”
| 一般赞词 | “清慎、公勤、精明、端洁、详练、清白、勤励” | 一般贬词 | “持守欠谨,久招物议;赃私已露,近被告讦”
“词讼未知决判,政务不能分理,吏卒莫制,法度多隳”
“性好安逸,久抱疾病,跪拜动辄倾仆,朔望一升公座,虽有若无”
“行谨慎心,本切于爱人;才识绵暗,难堪于治剧”
“心本柔弱,性又疏纵;里甲之费莫知调停,商税之课莫知查考”
“邑已刁顽,才未振举;取银至于解户收头,行贪多在罚纸见面”
“处心奸佞,赋性贪残;苞苴大行,被讦有证”
“政尚粉饰,心怀奸诈;指称给由起身,大索科罚害人”
“才力迟钝,心行污浊;索财害民,事发媚灶”
“固执而事体未通,才疏浅而民情欠练;举动有周章之状,施为无调度之能”
“专尚姑息,偏于宽纵;终年不见完报批词,才干可知;经日惟知饮卧,糊涂误事” | 备注 | “考语”又名“参语”,一般发现有官员不称职,可由监察御史参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