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825|回复: 20

「嘉靖记」国朝政要基础玩法

[复制链接]

0

剧目

2825

金葫芦

1368

体质
[credit_1]
我的棉花兔

歌尽驸马

年龄:

生辰:不详

表字:不详

籍贯:不详

家世:商贾

仆婢:不详

歌尽驸马智多星

发表于 2022-7-29 19:4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L ——内容导览
2L ——
朝局简介

3L ——
内阁职权
4L ——
六部七卿
5L ——
其他京官
6L ——
地方官员
7L ——
武官体系
8L ——
中官职权
9L ——
宗亲勋臣

10L——科举系统
11L——监生历事

12L——官员等级(在朝必看)
13L——廷推考绩(在朝必看)
14L——官员称谓(在朝必看)
15L——
奏议上疏(在朝必看)

16L——封妻荫子
17L——岁俸月俸

18L——
本朝政要(在朝必看)
19L——剧情建议
20L——纪念楼主

0

剧目

2825

金葫芦

1368

体质
[credit_1]
我的棉花兔

歌尽驸马

年龄:

生辰:不详

表字:不详

籍贯:不详

家世:商贾

仆婢:不详

歌尽驸马智多星

 楼主| 发表于 2022-7-29 19:5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朝局简介

1. 宗室和勋贵是两回事,宗室是皇家人,勋贵包含一些开国和靖难或者类似的战争功臣及后代。

2. 宗室一般无实权但待遇优渥,勋贵在一定程度上有军队影响力。

3. 皇帝不是先帝的正支血脉,质疑当今陛下的正统就得死,质疑其父其母的正统也得死。但明朝士大夫非常理想模式,只要为了心中的执念和坚持,很多人只要名声不怕死。

4. 皇帝很忙,朝中小事内阁说了算,流程是内阁票拟,司礼监批红,内阁首辅是否一言堂要看该名首辅的个人风格。

5. 入阁需要廷推,流程一般是先提名,而后少数服从多数,最终由陛下决断,具体请看13L廷推。

6. 官员每三年、六年、九年需要考绩,吏部负责,具体请看13L考绩。

7. 明朝推崇周礼,官员之间互有称谓,不称大人,关系好可称呼字、号,具体请看14L官员
称谓

8. 明朝的言官很活跃,心有不平就要上疏说话,并愿意为此付出代价。

9. 同乡官员一定程度上关系更好。

10. 同年的进士一定程度上关系更好。

11. 特殊人才只得是和尚道士之类的人才,道士可以当礼部尚书,但是没有实权,也不理部务,最重要的事情是辅佐陛下修道。


12. 为臣需有根基,为政需要资源,18L本朝政要值得一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剧目

2825

金葫芦

1368

体质
[credit_1]
我的棉花兔

歌尽驸马

年龄:

生辰:不详

表字:不详

籍贯:不详

家世:商贾

仆婢:不详

歌尽驸马智多星

 楼主| 发表于 2022-7-29 21:5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内阁职权

一、内阁简介

  
    1. 建朝之初废宰相,导致陛下事必躬亲,需有人分担政务,故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后面的内阁为成祖设立,内阁大学士预机务,实质是天子幕僚。通常以“四殿二阁”为名号,本朝分别为:中极殿大学士、建极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

      2. 文渊阁初为阁臣议事场所,后不称文渊阁,只称内阁西制敕房,或大学士直舍(内阁西房)。内阁制敕房(内阁东房)专管诰敕,听命于阁老。
         可理解为西阁议事,东阁是阁老们的秘书在从事文书工作,后东阁为文书房,阁臣将票拟过的奏疏给司礼监,司礼监将陛下批过的奏疏返给阁臣。

      3. 内阁为机要场所,核心机构,外臣不得入。

      4. 早期通常是翰林院成员进入内阁,后期大多是内阁成员兼管翰林院事,翰林院几乎成了内阁的势力范围,所以基本上的习惯是“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

      5. 内阁阁员最多12人,最少1人。入阁有两种方法,一个是皇帝指定(特简),通常同僚会排挤,二个是大臣会推,由九卿和六科十三道人员廷推几人,最后再由陛下定夺,这种方式普遍更受认可。内阁最高实权长官是内阁首辅,往下是内阁次辅、群辅,一般按照入阁先后、皇帝喜好决定。

      6. 所有的内阁大学士都是五品官,但为了凸显地位,通常会给予加官,或加散官、或加各部尚书阶官。譬如毛达并不管吏部事,但是会给予他吏部尚书的名号,成为二品官员;再如孟挽虽无实官,但可加二品文散官“特进光禄大夫”,朝班时可站从二品位置。


二、内阁的职权范围
      1. 最重要的是票拟批答:即阁臣拟定陛下对奏疏的批复,再用小条贴在奏疏上递交陛下,小事阁老可自决。

      2. 草拟诏旨,包括各类诏书,甚至遗诏。

      3. 当面提供朝政建议(陛下在场)。

      4. 开会议论朝政决策(陛下不在)。

      5. 为皇帝讲经。

      6. 国朝诸事宜:修实录,上徽号,宗室请名、请封并请皇帝选用,撰祭文,文武大臣赐谥号,几乎一切文书工作,会试考官、殿试读卷官,颁诏则给予礼部尚书称号,进士提名,会同吏、礼甄选庶吉士等等。

三、内阁与宦官、吏部、部院、科道的关系
      1. 内阁与宦官:陛下有时令司礼监替天子批红,有时宦官假天子之威影响内阁,内阁与宦官是既矛盾又合作关系,权力此消彼长。

      2. 吏部有独立的用人权,内阁想更好地控制朝局必须强有力地控制吏部,但原则上内阁、甚至陛下也不应插手吏部。嘉靖中期,凡吏部尚书的车架遇到内阁首辅的车架几乎都会按礼节回避让路。

      3. 吏部与兵部有用人权、都察院有监察权、科道有弹劾权、大理寺与刑部有司法权,但内阁有决策权,所以可能会出现内阁插手部院事宜的情况,也有实职部院尚书兼任内阁大学士的情况。

      4. 科道官员把持言路,人数众多,参与议政,与内阁不存在隶属关系,但本朝有内阁阁臣兼掌都察院的现象。

四、阁臣的出身
      1. 历来阁臣出身南方多于北地,但如果具体到更小区划单位,浙江人最多,近京也不少。

      2. 三分之一为一甲,三分之二为进士,特殊情况少之又少。

      3. 十分之一出身翰林院,其他多为九卿,特殊情况不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剧目

2825

金葫芦

1368

体质
[credit_1]
我的棉花兔

歌尽驸马

年龄:

生辰:不详

表字:不详

籍贯:不详

家世:商贾

仆婢:不详

歌尽驸马智多星

 楼主| 发表于 2022-7-30 05:5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六部七卿

明朝革除丞相之后,除了内阁最为重要的就是六部实际办事的职官。同时,由于明朝重视言官和监察,所以吏部、礼部、户部、兵部、工部、刑部尚书和都察院都御史就是本朝较为重要的话事人。

一、七卿职权
七卿官职
职权
吏部尚书

1)官员选拔升降 2)文官勋级制度 3)后代继承勋爵
4)参与中央决策 5)组织部内会议

户部尚书

1)管钱 2)管税 3)统计人口 4)管建仓储物
5)参与中央决策 6)组织部内会议

礼部尚书

1)呈祥报灾 2)管理宗藩 3)朝贡外交 4)学校科举
5)制作礼乐 6)参与中央决策 7)组织部内会议

兵部尚书

1)选拔武官 2)推举将才3)军政考选 4)核实军籍
5)征战边疆  6)参与中央决策 7)组织部内会议

工部尚书

1)大兴土木 2)建设工匠制度 3)治河 4)画舆图
5)造火器神枪  6)参与中央决策 7)组织部内会议

刑部尚书

1)审理案件 2)复审大案要案 3)参与三司会审
4)参与中央决策 5)组织部内会议

都察院都御史

1)弹劾官员 2)劝谏皇帝 3)考核官员 4)检查文卷
5)提督各道  6)参与中央决策 7)组织部内会议


二、下设官员职权
1. 吏部: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有文选、验封、稽勋、考功四个司,早先每个司郎中一人,员外郎、主事各一人,后期文选司主事增一人,考功司主事增一人。
司名
工作内容
工作须知
剧情走向

文选司


官员选拔、调任、保举、推升、
降级、注缺(注明某职位出缺)
1. 即使品级高于自己的职官需要补调,文选司也有权主持推升
2. 三品以上官员、五品以上京官以及布政使和按察使有权保举官吏
3. 除保举之外还有连坐制度,如果被保举的官员犯罪,保举者连坐
4. 如果父兄叔伯担任高官,族内弟子不许任言官
1)官员定级事件(具体参考考绩)
2)发现某官职出缺
3)主持推升
4)发起官员改调
5)处理办事不力的低品官员
验封司
掌握封爵、袭荫、褒赠、吏算
1. 公侯伯要给诰券,又称铁券,左边内府备案,右边给功臣家
2. 功臣死要加封,同时要推恩、加赠、荫子(具体参考封妻荫子)
1)颁发《高皇帝御制到任须知》
2)审核袭爵资格呈报上官
3)清查各部的办事员(小吏)
稽勋司
掌握文臣的勋级、名籍、丧养、
守制
1. 文官一品到五品才有勋级(具体参考考绩)
2. 各级官吏取名不得使用“天国君臣圣神尧舜禹汤文武周汉晋唐”
1)给官员定勋
2)掌握官员档案
3)办理官员丁忧(守丧)
4)关注官员姓名是否犯了尊者名讳
考功司
掌握官吏的考课、黜陟
1. 官员的考核分为考满和考察
2. 考满比较泛泛,考察比较具体(具体参考考绩)
3. 初入仕途的官员有一年试用期,此时不可降黜
4. 70岁以上京官,需要致仕
1)对接各个衙门完成考核的复核
注意事项:
  • 明朝使用九品十八阶,每品分正从。
  • 一品中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荣誉职衔,无实际职务,但不轻易让人担任。

2. 户部: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有浙江、江西、湖广、陕西、广东、山东、福建、河南、山西、四川、广西、贵州、云南十三清吏司,每司郎中、员外郎、主事不等。此外还有宝钞提举司、钞纸局、印钞局、宝钞广惠库、广积库、甲字库、乙字库、丙字库等。
注意事项:
  • 户部管理人口和田土、税收、征调赋役(组织免费劳动力)、供给官员俸禄和军饷(具体参考岁俸月俸)
  • 宗藩勋贵日益增多,宗藩的禄米是国家的财富重担,所以本朝沿用规定,一半给粮,一半给宝钞。同时,同一爵位俸禄并不相同,非正统血脉都要减俸。
  • 除了一般商税之外,来回船运需要纳船税,叫做船钞。
  • 户部的特殊功能还有印制钞票、转运官盐、储藏物品(布匹、颜料、硫磺、硝石、军备 [胖袄、战鞋]、铜铁、兽皮、丝绢、毛皮、金银、宝玉、粮食等)。

3. 礼部: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下设仪制司(掌管礼仪、宗封、贡举、学校)、祠祭司(掌管祀典、天文、国恤、庙讳、方伎 [包括僧道、艺术、乐舞等] )、精膳司(掌管宴享、酒膳等)、主客司(掌管外国朝贡及少数民族土官朝觐之事)。
注意事项:
  • 一品以下官员遇公侯驸马要敬礼。
  • 奏事有固定次序。
  • 晚朝只许通政司、六科给事中、守卫官奏事,重要军情可奏,其他不许奏。
  • 本朝崇尚行乡饮酒礼。
  • 每府僧道不许超过四十名。

4. 兵部: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下设武选司(掌武职的升调、袭替、封荫、功赏等)、职方司(掌天下地图、城隍、镇戍、武举、巡逻、关津等)、车架司(掌卤簿仪仗、禁卫及驿传厩牧)、武库司(掌军籍、薪水、武学、军备)。
注意事项:
  • 武官的军职、勋阶、散官官阶以及爵位是四回事,军职是职务(如左都督、右都督),勋街是军衔(如左柱国),散官是荣誉称号(如特进荣禄大夫),爵位是尊号有食邑(如公侯伯)。
  • 军中的世袭子孙要通过比试才能世袭官职。
  • 军中考选五年一次(具体参考考绩)
  • 武库司负责武举以及全国武学方面的教学工作开展。

5. 工部: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下设营缮司(掌管宫府、城垣、坛庙、仪仗的兴造)、虞衡司(掌管天下山泽采捕、陶冶等事)、都水司(掌管川泽、桥道、舟车、织造、衡量,可以理解为兴修水利和制造东西)、屯田司(提供种地器具、给皇帝修陵寝、置办柴炭等生活辅助资源)。
注意事项:
  • 小修100两以下三年内必须完工,大修500两以下五年内必须完工。
  • 除了工匠之外,劳动者有一部分是人犯。
  • 宝钞印制由户部负责,金银元宝统一归工部虞衡司管。

6. 刑部: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也按地名分为十三司。
注意事项:
  • 各省执掌司法的部门叫提刑按察司,归刑部统一领导,刑部一般都审大案要案。
  • 断罪的法条主要依据《大明律》《问刑条例》。
  • 审案程序为:刑部初审,大理寺复核,如果犯人翻供则大理寺或其他衙门审,如果二次翻供则九卿会审,即“圆审”。
  • 军人案件需要联动都卫断事司。
  • 外地五品以上官员犯罪需要请皇帝定夺。
  • 刑部不得直接受理民间诉讼,需要通政司转达。
  • 除日常审判之外,还有大型审判(热审、朝审、大审、寒审、春审)。

7. 都察院:长官是左右都御史(正二品),下来是左右副都御史(正三品)、左右佥都御史(正四品)、地方上的十三道监察御史(正七品)。
注意事项:
  • 都察院主要的功能是监察,负责协助吏部、兵部考察官员(具体参考考绩),协助刑部大理寺定案。
  • 派驻各地的巡抚、总督都要兼任都御史职务。
  • 正七品的监察御史不是巡抚而是“巡按”。

8. 各科给事中:六部都有给事中(正七品),人数不等。
注意事项:
  • 给事中不归任何部门领导,是皇帝直接领导的(天子近臣),虽然官微但是有话语权。
  • 主要功能是言事,不平则鸣,想说什么说什么,但是说不好会死。
  • 上稽查天子,下稽查百官,责权很大,官员廷推、考核、刑狱、及国家的大政方针都可以提建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剧目

2825

金葫芦

1368

体质
[credit_1]
我的棉花兔

歌尽驸马

年龄:

生辰:不详

表字:不详

籍贯:不详

家世:商贾

仆婢:不详

歌尽驸马智多星

 楼主| 发表于 2022-7-30 06:0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他京官

除七卿之外、我朝中枢官员还有:五寺两院的主官及属官、三监两府的主官及属官、通政司主官。

一、五寺两院
1. 五寺
机构
职能
主官
属官
大理寺
掌管刑狱
大理寺卿(正三品
【九卿之一】
大理寺左少卿(正四品)、大理寺右少卿(正四品)、左寺丞(正五品)、右寺丞(正五品)等
太常寺
宗庙祭祀
太常寺卿(正三品)
太常寺少卿(正四品)、寺丞(正六品)、典簿(正七品)、博士(正八品)、协律郎(正八品)等
光禄寺
掌理膳食
光禄寺卿(从三品)
光禄寺少卿(正五品)、寺丞(从六品)、典簿(从七品)、录事(从八品)等
太仆寺
掌牧马之政令、属兵部
太仆寺卿(从三品)
太仆寺少卿(正四品)、寺丞(正六品)、主簿(从七品)等
鸿胪寺
掌管朝会宾客吉凶礼仪
鸿胪寺卿(正四品)
鸿胪寺左少卿(从五品)、鸿胪寺右少卿(从五品)、左寺丞(从六品)、右寺丞(从六品)、主簿(从八品)等

2.两院
机构
职能
主官
属官
翰林院
养才储望,负责修书撰史、起草诏书,为皇室成员侍读,任科举考官等
学士(正五品)
侍读学士(从五品)、侍讲学士(从五品)、侍读(正六品)、侍讲(正六品)、五经博士(正八品)、典籍(从八品)、侍书(正九品)、待诏(从九品)、史官修撰(从六品)、编修(正七品)、检讨(从七品)、庶吉士(未入流)等
太医院
宫廷服务,偶尔主官也兼任其他京官
院使(正五品)
院判(正六品)、御医(正八品)等

二、三监两府
1. 三监

机构
职能
主官
属官
国子监
国家教育的主管机构
隶属礼部
祭酒(从四品)
司业(正六品)、监丞(正八品)、五经博士(从八品)、助教(从八品)、学正(正九品)、教授(从九品)等
钦天监
掌管观察天文
推算历法、授时
监正(正五品)
监副(正六品)、主簿(正八品)、官正(正六品)等
上林苑监
养鸡养鸭养动物
种花种菜修园子
左监正(正五品)
右监正(正五品)、左监副(正六品)、右监副(正六品)、左监丞(正七品)、右监丞(正七品)等

2. 两府
机构
职能
主官
属官
宗人府
掌管明朝皇帝九族的宗族名册,并按时撰写帝王谱系,记录宗室成员子女的嫡庶、名称封号、嗣职袭位、生卒年间、婚嫁、丧葬谥号等事。
宗人令
【元勋外戚大臣兼领】

詹事府
负责东宫事务
詹事(正三品)
少詹事(正四品)、府丞(正六品)、主簿(从七品)、录事(正九品)、通事舍人(从九品)、左春坊大学士(正五品)、左庶子(正五品)、右春坊大学士(正五品)、右庶子(正五品)等

三、其他
机构
职能
主官
属官
通政使司
各部门之间的收发出纳机关,处理内外章疏敷奏封驳之事
通政使(正三品)
【九卿之一】
左通政(正四品)、右通政(正四品)、誊黄右通政(正四品)、左参议(正五品)、右参议(正五品)、经历(正七品)、知事(正八品)等
顺天府
管理京师诸事宜
府尹(正三品)
府丞(正四品)、治中(正五品)、通判(正六品)、推官(从六品)、儒学教授(从九品)、经历(从七品)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剧目

2825

金葫芦

1368

体质
[credit_1]
我的棉花兔

歌尽驸马

年龄:

生辰:不详

表字:不详

籍贯:不详

家世:商贾

仆婢:不详

歌尽驸马智多星

 楼主| 发表于 2022-7-30 06:0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地方官员

一、地方长官
       1. 明朝确实有三司,开始确实是三司分治的,包括布政使司(行政)、按察使司(刑狱)、都指挥使司(军事)。

       2. 由于三司各自为政,所以上令下达,下情上传都非常不便,于是中央委派巡抚和总督管理地方要务,巡抚和总督在本朝已经俨然成为地方最高长官。

       3. 总督和巡抚没有正式的属官,但是可以号令三司及地方上的府州县官吏、也无定员、一道可以有好几个。

       4. 总督和巡抚是派遣官,一般都会有自己的本官,本官通常是“兵部尚书、兵部侍郎、都御史、副都御史、佥都御史”,比如一个巡抚的全称或是“右都御史巡抚陕西地方赞理军务”,或是“都御史总督宣大、山西等军务”。
      
       5. 总督也有两种,一种是地方总督,一种是专务总督,地方总督的名头上只有地方,并不具体,譬如“兵部侍郎总督陕西三边军务”,专务总督在名头上就非常具体譬如“都御史总督宣大、山西等军务兼理粮饷”

       6. 如果两个人,在同一个地方,一个做总督一个做巡抚,他们在督抚这一层面上没有官职大小之分,要具体看他们的本官和使命,如过一个是“兵部尚书总督陕西督理漕运“,一个是“兵部侍郎巡抚陕西兼管营田”,在本官上兵部尚书大,而在地方政务上,他们各自都有领域,一个管漕运一个管屯田,不彼此干预。

二、地方干事
       1. 全国有十三个行省又称十三道。

       2.  地方的级别为行省——府——州——县,以北京周边为例,北直隶(行省)——顺天(府)——通州(州)——三河(县)。

       3.  行省的最高长官是总督和巡抚,府内最高长官为知府,负责一个府的“宣传工作、政治工作、刑狱工作、赋税工作、教育工作”等等,州内有知州,县内有知县。

       4. 外官也是三年一次考察,知府由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考核,考核结果递交吏部,由吏部复考,知州知县由知府考核。

       5. 朝中人宁可在京中做低位官,也不愿意去做外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剧目

2825

金葫芦

1368

体质
[credit_1]
我的棉花兔

歌尽驸马

年龄:

生辰:不详

表字:不详

籍贯:不详

家世:商贾

仆婢:不详

歌尽驸马智多星

 楼主| 发表于 2022-7-30 06: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武官体系

本朝武官体系遵循一个原则:以文治武
本朝用兵权利在兵部
武官任职决定权在吏部、兵部和九卿
巡抚总督并不是武官而是文职,但总兵官要受他们的节制

1.  中央最高武官机构为五军都督府,分别为:中军、左军、右军、前军、后军都督府。每府有左右都督(正一品)、都督同知(从一品)、都督佥事(正二品)。他们负责管理全国的各个都指挥使司,但是本朝用兵权利都在兵部和吏部,五军都督府只空有名头,毫无实权。

2. 除五军都督府外,还有锦衣卫这一个天子亲卫,负责巡逻、缉捕、管理诏狱,主官为锦衣卫都指挥使,本朝卫权渐大,超过厂权

3. 总兵官、副总兵官是有实权的武职,但不是常设官员,也没有定员,一般冠以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都督佥事这些五军都督府的官员名头,领兵出征,战役结束之后,就要交还兵印。同时,参将、游击将军、守备、把总等武官也是有事时的委派官衔,并非日常官衔。

4. 总兵挂印称挂印将军,依据所在地区兵印不同,云南称征南将军,宣府称镇朔将军,大同称征西前将军,湖广称平蛮将军,两广称征蛮将军,辽东称征虏前将军,甘肃称平羌将军,宁夏称征西将军,征交趾称副将军,延绥称镇西将军,镇守湖广、贵州、四川及淮安的总兵,不得称将军挂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剧目

2825

金葫芦

1368

体质
[credit_1]
我的棉花兔

歌尽驸马

年龄:

生辰:不详

表字:不详

籍贯:不详

家世:商贾

仆婢:不详

歌尽驸马智多星

 楼主| 发表于 2022-7-30 06: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官职权

一、宦官职级:宦官有二十四衙门,是指十二监、四司、八局的总称。

1. 十二监
  • 司礼监:负责掌理内外奏章,照阁票批朱等。监督、管理皇城内的出籍、内书堂、仪礼、刑法、关防门禁。
  • 内官监:掌管国家营造宫室、陵墓,及经办妆奁器用等事。
  • 御用监:里外监把总二员。负责造办皇帝所用之物。
  • 司设监:掌管仪仗队等。
  • 御马监:掌管御厩等事。
  • 神宫监:负责太庙各庙洒扫及管理香、灯等事。
  • 尚膳监:掌管御膳及宫内食用等事。
  • 尚宝监:掌管宝玺、敕符、将军印信。
  • 印绶监:掌管古今通集库,以及铁券、诰敕、贴黄、印信、勘合、符验、信符等事。
  • 直殿监:负责各殿及廊庑的打扫。尚衣监:设掌印太监一员。掌管皇帝的衣帽鞋袜。
  • 都知监:本来负责各监行移、关知、勘合等事,后来专门跟随皇帝大驾,负责开路清道,禁止他人通行。

2. 四司
  • 惜薪司:掌管薪、炭。
  • 钟鼓司:负责皇帝上朝时鸣钟击鼓,以及演出内乐、传奇、过锦、打稻等杂戏。
  • 宝钞司:掌管粗细草纸。
  • 混堂司:管理浴室。

3. 八局
  • 兵仗局:负责制造军器,火药司属于此局。
  • 银作局:负责打造金银器饰。
  • 浣衣局:凡宫人年老及有罪退废者,均发往此局居住,直至老死,以防泄漏宫中之事。该局设在皇城外,德胜门以西。
  • 巾帽局:掌管宫中内使帽、靴;驸马冠、靴,以及藩王之国诸旗尉帽、靴。
  • 针工局:负责制作宫中衣服。
  • 内织染局:掌管染造御用及宫内应用缎匹。
  • 酒醋面局:掌管宫内食用酒、醋、糖、酱、面、豆等物。
  • 司苑局:掌管蔬菜瓜果。

二、宦官特殊职权
    1. 外朝把奏章交至文书房,司礼监认为票拟可行,送交陛下。
    2. 内官奔赴各地,核实各地税收。
    3. 管理皇店、皇庄。
    4. 采办贡品(贡茶、贡鲜等)。
    5. 负责收取铺垫费(皇商需另外交纳包装贡品的包装、垫衬费用)。
    6. 管理牧马草场、坟园、上林苑地。
    7. 充当热审的主审官(热审每年夏天举行,由司礼监牵头会同三法司共同审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剧目

2825

金葫芦

1368

体质
[credit_1]
我的棉花兔

歌尽驸马

年龄:

生辰:不详

表字:不详

籍贯:不详

家世:商贾

仆婢:不详

歌尽驸马智多星

 楼主| 发表于 2022-7-30 06: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宗亲勋臣

一、宗室
     1. 朝廷对宗藩的限制越来越多、越来越严,亲王就藩后便终生再无入京机会,相互之间俱不得相见,甚至非特许不准出城。倘若藩王无故出城游玩,巡抚、巡按等官没有及时上奏,全部都要追责。

     2. 镇国将军以下的宗室成员,也不准出离境外,即使住在乡村,十天之内要选出三天去行省级单位点卯,否则严惩。

     3. 宗室不准入仕,不得种田纳税,商贩营利。

     4. 亲王、郡王地位尊尊贵,能保证禄米,也可以发展王府庄田,以下的宗室或生活贫苦,朝廷常欠禄米。

二、勋臣
     1. 勋臣地位高于一般文武大臣,但按照从前惯例,一般不参政议政,参政也没人听。

     2. 本朝勋臣有了一定权力,且恢复了一些开国旧勋的身份,但总体上还是军事任命为多,允许其参劾文臣,但在国家大政方针上,较少参考其意见。

     3. “才而贤”的勋臣才能掌军权,其他勋臣以肆意享乐为主。

     4. 勋臣作为特权阶层,很少受到实质上的惩罚。

     5. 镇守云南的黔国公沐氏家族长年掌握实权,南京守备勋臣成国公掌握实权。

     6. “军功封爵” 是基本政策,外戚虽可得爵位,但永远不可世袭

     7. 勋臣渐有参政欲望,但由于文官团体过于强大,很难在政治上有所建树,所以通常选择的策略是弹劾文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剧目

2825

金葫芦

1368

体质
[credit_1]
我的棉花兔

歌尽驸马

年龄:

生辰:不详

表字:不详

籍贯:不详

家世:商贾

仆婢:不详

歌尽驸马智多星

 楼主| 发表于 2022-7-30 06: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科举系统

一、文试
     1. 考试流程:科举考试分为 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必须层层考核。其中,乡试头名为解元;会试录取者为贡士,头名为会元;殿试录取者称进士,头名为状元,三次考试都为头名为“连中三元”。

     2. 考试资格:国子监监生、未入仕的儒生、未入流的官员都可以参加,被罢官的人、娼优、犯法的人均不得参加考试。

     3. 考试日期:乡试在秋八月,又称秋闱,初九、十二、十五日各考一场;会试在二月的初九、十二、十五;殿试的时间是三月十五日(会试入选者均须参加)。


     4. 考试内容:第一场从四书中出三道题,考生必答【八股文】,从五经中出四道题,考生选做【八股文】;第二场考公文写作,必写判语五条、试论一道,选写诏、诰、表其中之一;第三场考时务议论文。殿试只考一篇议论文。

     5. 主考人员:本朝会试的主考人员一般两个,其中之一是学士,可以是翰林学士、侍讲学士、修撰等人,第二人一般是带有翰林学士职务的各部侍郎、尚书、或太常寺卿。

     6. 殿试流程:九卿及地位较高的大学士(14人)帮助皇帝主持考试,这种人叫读卷官,读卷官的任务是把卷子分成三等,然后读一甲三人的卷子,让皇帝定次序。

     7. 殿试结果:一甲是状元、榜眼、探花,称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一甲三名合称“三鼎甲”,二甲三甲第一名俗称“传胪”,其他人统称“进士”。

     8. 落第举人可以去国子监读书。

二、武举
     
1. 考试资格:民众、秀才、士兵、低级军官都可以参加武举。被罢官的人、娼优、犯法的人均不得参加考试。

      2. 本朝有军官世袭制度,最大为指挥使(管一个都司),最小是镇抚(管一个小旗),中间是千户、副千户、百户、试百户等。假设一个人是世袭百户,考中了武举,就提升两级,成为千户。


      3. 考试内容:先考策略、后考弓马,策略不中不准考弓马,这代表武举还是侧重文化,同时含金量比较低,不如文举。
   
      4. 武举地位:整体较低,地方的都指挥使不能世袭,但是只能选择本来的都指挥使世家的人担任,也可以选择武举中举,然后提了两级之后到达都指挥使级别的人担任。假设这个人原本出身镇抚世家,即使考中,也只能成为百户,想要担任都指挥使还需要再考两次。并不会因为中举而改变命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长歌未尽

GMT+8, 2025-5-4 03:34 , Processed in 0.095225 second(s), 5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